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与半导体设备的主要原材料。根据硅纯度,多晶硅可分为太阳能级多晶硅(纯度6个9或以上)与电子级多晶硅(纯度11个9或以上)。
一千千瓦或一百万瓦特。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海洋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广义地说,太阳能包含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
光生伏特效应简称为光伏效应,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组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五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
改良西门子法是用氯和氢合成氯化氢(或外购氯化氢),氯化氢和工业硅粉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三氯氢硅,然后对三氯氢硅进行分离精馏提纯,
硅烷(SiH4)是以四氯化硅氢化法、硅合金分解法、氢化物还原法、硅的直接氢化法等方法制取。然后将制得的硅烷气提纯后在热分解炉生产纯度较高的棒状多晶硅。
以四氯化硅、氢气、氯化氢和工业硅为原料在流化床内(沸腾床)高温高压下生成三氯氢硅,将三氯氢硅再进一步歧化加氢反应生成二氯二氢硅
多晶铸锭是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永久的或可以重复使用的铸模中制造出来的。凝固之后,这些锭(或棒料、板坯或方坯,根据容器而定)被进一步机械加工成多种新的形状。
是将硅料放在坩埚中加以熔融,然后将坩埚从热场中逐渐下降或从坩埚底部通上冷源以造成一定的温度梯度,使固液界面从坩埚底部向上移动而形成晶锭。
是将熔化后的硅液从坩埚中倒入另一模具中凝固以形成晶锭,铸出硅锭呈方形,切成的硅片一般尺寸为10cm×l0cm,平均晶粒尺寸从毫米到厘米。
多槽滚轮带动均匀缠绕其上的钢丝作高速运动,钢丝带动黏附的研磨砂对切割工件产生磨削作用,以达到对各类硬脆性工件(如单晶硅、水晶等)进行片状切削的目的。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层薄膜制备成太阳能电池,其用硅量极少,更容易降低成本,同时它既是一种高效能源产品,又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更容易与建筑完美结合。
硅的单晶体。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纯度要求达到99.9999%,甚至达到99.9999999%以上。
首先把多晶硅料和掺杂剂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然后把籽晶放于溶硅中,待籽晶周围的溶液冷却后,硅晶体就会依附在籽晶上。
通过电阻加热,将装在石英坩埚中的多晶硅熔化,并保持略高于硅熔点的温度,将籽晶浸入熔体,然后以一定速度向上提拉籽晶并同时旋转引出晶体。
生长一定长度的缩小的细长颈的晶体,以防止籽晶中的位错延伸到晶体中。
将晶体控制到所需直径。
根据熔体和单晶炉情况,控制晶体等径生长到所需长度。
用热能在半导体棒料的一端产生一熔区,再熔接单晶籽晶。调节温度使熔区缓慢地向棒的另一端移动,通过整根棒料,生长成一根单晶,晶向与籽晶的相同。
准单晶(Mono Like )是基于多晶铸锭的工艺,在长晶时通过部分使用单晶籽晶,获得外观和电性能均类似单晶的多晶硅片。这种通过铸锭的方式形成单晶硅的技术,
无籽晶引导铸锭工艺对晶核初期成长控制过程要求很高。一种方法是使用底部开槽的坩埚。这种方式的要点是精密控制定向凝固时的温度梯度和晶体生长速度来提高多晶晶粒的尺寸大小,
当下量产的准单晶技术大部分为有籽晶铸锭。这种技术先把籽晶、硅料掺杂元素放置在坩埚中,籽晶一般位于坩埚底部,再加热融化硅料,并保持籽晶不被完全融掉,最后控制降温,
α-Si,又称无定形硅,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棕黑色或灰黑色的微晶体。化学性质比晶体硅活泼。可由活泼金属(如钠、钾等)在加热下还原四卤化硅,或用碳等还原剂还原二氧化硅制得。
具有封装及内部连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太阳能电池组合装置。太阳能电池组件是由一定数量的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导线串、并联连接并加以封装而成。
根据光伏工程安装的需要,当应用领域需要较高的电压和电流而单个组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把多个组件通过串联、并联组装以获得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太阳电池方阵”,也叫“光伏阵列”。
光伏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组件和其他辅助设备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系统。一般分为独立系统、并网系统和混合系统。如果根据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形式、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只有直流负载而且负载功率比较小,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其主要用途是一般的家庭户用系统,各种民用的直流产品以及相关的娱乐设备。
这种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的负载为直流负载而且对负载的使用时间没有特别的要求,负载主要是在白天使用,所以系统中没有使用蓄电池,也不需要使用控制器,系统结构简单,
这种光伏系统仍然是适用于直流电源系统,但是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通常负载功率较大,为了保证可以可靠地给负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其相应的系统规模也较大,
这种光伏系统能够同时为直流和交流负载提供电力,在系统结构上比上述三种系统多了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交流负载的需求。
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光伏阵列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市电网络,
这种太阳能光伏系统中除了使用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之外,还使用了油机作为备用电源。使用混合供电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综合利用各种发电技术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
这种系统通常是控制器和逆变器集成一体化,使用电脑芯片全面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综合利用各种能源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并还可以使用蓄电池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负载供电保障率。
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控制多路太阳能电池方阵对蓄电池充电以及蓄电池给太阳能逆变器负载供电的自动控制设备。光伏控制器可分为五种类型:并联型光伏控制器、
光伏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因为是对应于整流的逆向过程,所以称为“逆变”。
可以用电网中的信号作为同步的基准。
通过逆变器内部电路结构确定信号波形,然后输入电网。
用来对额定功率在20~400kWp范围内的大型光伏系统的输出进行整流。现阶段的主流产品具有自整流设计,通过双极性电晶体和场效应电晶体来实现。
只允许接收通过独立串行输送的信号,所以额定功率在1~3kWp。
配备各种独立的直流-直流逆变器,这些逆变器把信号回馈给一个中央逆变装置。这样的设计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元件连接结构,从而可以使每条串联线路上的太阳能电池都输出最大功率。
配套安装于每个光伏元件上,进而将所有元件的输出转化成交流。
太阳能级硅材料是纯度为6个9以上的高纯硅材料,即纯度为99.9999%以上的硅材料。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按照运行方式可分为独立光伏电站和并网光伏电站。
又称离网光伏电站。未与公共电网相连接独立供电的光伏电站。主要应用于远离公共电网的无电地区和一些特殊场所。
直接或间接接入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电站。
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器件。
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是将多个电气连接的太阳电池经封装形成在光照下具有额定的电压、电流输出的单元,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可独立应用的最小发电单元。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
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多串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
又称光伏阵列,将光伏组件安装在支架结构上,通过对光伏组件适当的串联然后并联,形成含一个或若干个光伏发电单元的阵列。
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简称支架。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入的装置。
光伏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又称隔离升压变压器。装于逆变器交流输出端和公共电网(或负荷)间,将逆变器输出符合公共电网频率的交流电升压为符合公共电网或负荷要求的交流电的变压器。
利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与公共电网有电气连接的工程实体,由光伏组件、逆变器、线路、监控系统等电气设备和建(构)筑物组成。
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的施工条件,但不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可按专业性质或建筑部位划分。
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分部工程的划分可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
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分项工程可按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划分。
以保证光伏电站安全和防范重大事故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而实施的工程。
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高压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多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用一台高压断路器作联合单元再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采用环网柜仅用两台高压断路器作环网式与光伏发电站母线连接。
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入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又称向日跟踪系统、追日跟踪系统、太阳跟踪器。
绕一维轴旋转的跟踪系统。又称一维跟踪系统。单轴跟踪系统可分为水平单轴跟踪系统、倾斜单轴跟踪系统和垂直单轴跟踪系统。
绕二维轴旋转的跟踪系统。又称二维跟踪系统。双轴跟踪系统以地平面为参照系,跟踪的是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以赤道平面为参照系,跟踪的是赤纬角和时角。
在分散逆变、集中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将各个逆变器后输出的交流电能汇集到并网站点的输电线路。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除光伏组件以外的其他设备和系统,如逆变器、蓄电池、汇流箱、连接器、配电柜及所有的其他光伏系统配件等。
光伏组件的最大耐受电压值。
电网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也称接入点,对于通过变压器接入公共电网的光伏电站,指与电网直接连接的变压器节点,对于不通过变压器接入公共电网的光伏电站,指光伏电站的输出汇总点。
当脱离公用电网时,光伏电站仍保持对电网中的某一部分负荷继续供电的状态。
按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有计划地出现的孤岛现象。
非计划、不受控出现的孤岛现象。
禁止非计划性孤岛现象的发生。
一段时间内的辐照度积分总量相当于辐照度为1000W/m2的光源所持续照射的时间,其单位为小时(h)。
将光伏方阵面上接收到的年太阳总辐照量,折算成标准测试条件(辐照度1000W/m2)下的小时数。
直接辐射在与射束垂直的平面上的辐照度。
光伏发电站中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计量单位是峰瓦(Wp)。
以太阳时角作标准的计时系统,真太阳时以日面中心在该地的上中天的时刻为零时。
入射阳光射线与接收平面法线的夹角。
太阳中心到地面观测点的连线在当地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南方向(北半球)或正北方向(南半球)的夹角。
入射阳光射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地球中心与太阳中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半球为正)。
某时刻太阳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午时刻太阳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